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战略部署,进一步推动青年创业发展,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与恒大研究院联合开展青年创业专题研究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,中国和全球经济均遭受重创,保就业压力巨大,迫切需要创业带动就业。
中国创业整体蓬勃发展,不仅创业数量大、创投活跃,而且创业质量、创业生态也逐步向好。1)创业数量:年新设企业超过700万,2019年新设企业70%存在招工、生产经营、购置设备等活动,万人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海南、浙江、陕西、江苏领先;2)创业质量:以独角兽数量表征创业企业质量,2019年中国有独角兽107家、占全球25%,仅次于美国的214家,行业上以互联网和高新科技为主,地域上集中在北上杭深四城;3)创投机构:现有近3000家创投机构,管理资产近万亿,累计投资近5000亿,主要集中经济发达地区;与美国相比,中国对种子期等前期投资比例较低;4)创服机构:现有1.2万家各类创业服务机构,解决就业约400万,已初步形成创服生态;5)疫情冲击:创业主体受冲击明显、就业吸纳明显下降,2020年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86.8,较二季度有所回升,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的92.8。
基于2020年1月组织的全国6442份调查问卷,我们从基础特征、创业动机、资金来源、工作状态、面临困难五个维度刻画青年创业群体画像。1)基础特征:青年创业者以22-32岁的大学生、农民及农民工为主体,专科及以上学历创业者占比超80%,创业者创造的就业岗位在10人以下、10-29个、30-49个、50-99个、100个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7.7%、27.3%、6.0%、4.6%、4.4%;其中3人及以下占比42.9%;2)创业动机:主要为自己工作,包括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、解决就业、追求财富和名誉等,创业想法的最主要来源是对经济社会的独立观察;3)资金来源:启动资金半数以上不足10万元,主要来自个人及家庭;4)工作状态:平均每月出差4天,三分之一的青年创业者心理压力很大,但成就感和幸福感突出;5)面临困难:业务来源和创新能力是主要困难。基于现有创业理论和国内外相关创新创业测度研究,我们从创业环境、企业家精神、创业结果三个维度构建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体系,共涉及14个具体指标。以2015为基期,2015-2019年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由100升至145.1,其中创业环境指数由100升至128.3,企业家精神指数由100升至132.6,创业结果指数由100波动升至161.9,2019年创业结果指数较2018年略有下降,这主要源于金融监管下募资端承压和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,导致PE/VC行业洗牌,投资活动明显下降。我们选取100座经济发展水平靠前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,基于城市创业发展指数评选出前50强。从整体看,北京、深圳、上海在2019年创业友好型城市中名列三甲,一线城市、发达省会城市及东部发达地级市的创业发展指数排名明显居前。东部地区城市在青年创业发展排名前50名城市、前30名城市的比例分别为64%、67%,这表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创业发展领域的显著领先地位。从创业环境看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位列前三位,长三角、珠三角和京津冀和中西部地区的省会、副省级城市排名靠前。从企业家精神看,深圳、南京、苏州位列前三位,排名靠前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。从创业结果看,创业活跃地区集中在核心城市及发达都市圈内,北上杭深头部效应显著。2019年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深圳独角兽数量合计占全国的83%,企业估值合计占全国的93%。为进一步促进青年创业发展,我们建议:一是分群体加大创业精准支持力度,完善创业扶持政策,以创业带动就业进而保就业底线;二是建设城乡青年创业学院且实行动态淘汰制度,提升创业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,并建立全国优秀创业课程网上学习平台;三是加快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标准化、专业化、精细化建设,促进青年创业者互联互通;四是完善风险投资机构便利注册、税收支持等制度安排,破解创业资金瓶颈;五是通过搭建人力资源中心、产学研合作平台,提升创业主体的创新能力;六是建立健全创业发展统计监测评估机制,全面跟踪全国及各地区青年创业发展情况。